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蓬勃发展,智能锁作为家庭安全的重要一环,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标配。然而,记者发现,近期智能锁存在的安全问题被频频曝光,不仅让我们消费者深感忧虑,也暴露出智能锁行业在安全设计等方面有几率存在的隐患,引发行业内外的关注。
记者看到,近年来随着安防意识提升、智能家居概念普及,智能锁凭借安全、便捷、智能等优势成为更多家庭的“必选”。有关数据显示,近十年来中国智能锁产销规模进入稳定增长阶段,全球高端智能锁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,市场空间巨大。2023年,全国智能锁产销量约2230万套,同比增长12.7%;预计2024年智能锁行业产销量将突破2500万套。
但近期在黑猫投诉、小红书等平台,多个品牌智能锁出现“夹手”事故引发消费者投诉。记者看到,对于智能锁在开关门时出现的“夹手”问题,轻则导致消费者皮肤破损肿胀,重则会流血乃至骨折等。有消费的人在投诉中描述称,家中孩子及成人在关门时都出现了“夹手”的情况,更质疑有关产品存在设计安全问题。而在小红书平台,也有大量网友分享了不一样的品牌智能锁的“夹手”遭遇及受伤手指的图片,其中一位消费者更将智能锁比喻为“手指切断机”,引发多位网友讨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位消费的人在315诚搜网上投诉称,在使用智能锁被“夹手”后,品牌客服给出的处理结果是要他养成右手开门、左手关门的习惯。“我现在开关门时精神会高度紧张,用哪只手开门又用哪只手关门,必须提前‘演练’,一旦马虎就可能会发生‘夹手’情况。”该位消费者无奈表示。
对比多位消费者的描述后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多款智能锁出现“夹手”问题,原因大多为产品的设计制造不合理——门拉手与门框距离过近,会导致开关门时用户手指和门框发生意外碰撞。
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防检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、专业方面技术三级警监戴学嵘对此曾向媒体分析表示,垂直握把智能锁是卡手的“重灾区”,特别是指纹解锁功能的推拉式锁具。其问题出在把手到门框的距离上,常规机械锁体的把手位置到门框的距离只有60毫米,大多数电子锁都使用了这类锁体,这一设计导致智能锁与门框之间预留空间不足,远小于大多数人的手指直径,从而增加了“夹手”的风险。
此外,一位门锁行业从业者也和记者说,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是导致“夹手”事故频发的主要的因素,部分用户习惯使用与门锁开启方向相反的手做相关操作,这种操作方式可能进一步增加其受伤的风险。
记者了解到,当前智能锁的标准包括《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》《机械防盗锁》《电子防盗锁》《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》等针对产品防盗性的规范,但对于门把手使用安全来进行明确要求的标准尚不完善。“尽管目前看,部分品牌已尝试通过创新设计,如按键开门、单边凹把手等方式来减少伤害事件,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,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。”上述业内人士坦言。
面对智能锁“夹手”事故的频发,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,相关行业协会与监督管理的机构应加快步伐,制定更为严格的智能锁安全标准。特别是针对推拉式智能锁,应提出明确的防“夹手”性能要求,推动企业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。此外,智能锁企业应建立反馈体系,接受用户反馈,不断的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。最后,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力度,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做严厉打击,确保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锁产品均能达到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。
1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 的全部作品,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。如转载,须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2.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消费日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.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,会采取对应措施。
4.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、经由链接、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、信息或广告,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。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。
5.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,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,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。